液壓油的主要物理性質(zhì)
	液壓傳動是以液壓油(通常為礦物油)作為工作介質(zhì)來傳遞動力和信號的。因此液壓油的質(zhì)量(物理、化學性能)的優(yōu)劣,尤其是力學性能對液壓系統(tǒng)工作的影響很大。所以,在研究液壓系統(tǒng)時,必須對所用的液壓油及其性能進行較深入了解,以便進一步理解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。
	1.密度
	單位體積液體的質(zhì)量稱為該液體的密度:
	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Ρ=m/v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8-1)
	式中,V為體積;m為體積為V的液體的質(zhì)量;Ρ為液體的密度。
	密度是液體一個重要的物理量參數(shù)。隨著溫度或壓力的變化,其密度也會發(fā)生變化,但變化量一般很小,可以忽略不計。一般液壓油的密度為900kg/m3。
	2.可壓縮性
	液體受壓力的作用而發(fā)生體積減小變化稱為液體的可壓縮性。若液壓油中混入空氣時,其可壓縮性將顯著增加,并將嚴重影響液壓系統(tǒng)的工作性能,因此在液壓系統(tǒng)中盡量減少油液中混入的氣體及其他揮發(fā)物質(zhì)(如汽油、煤油、乙醇和苯等)的含量。
	3.黏性
	(1)黏性的意義。液體在外力作用下流動時,液體分子間內(nèi)聚力會阻礙分子相對運動,即分子之間產(chǎn)生一種內(nèi)摩擦力,這一特性稱為液體的黏性。黏性是液體的重要物理特性,也是選擇液壓用油的依據(jù)。
	由于液體在外力作用下才有黏性,因此液體在靜止狀態(tài)下是不呈現(xiàn)黏性的。液體黏性的大小用黏度來表示。
	(2)液體的黏度。指定量表示黏性高低的量,常用的黏度有3種,即動力黏度、運動黏度和相對黏度。平時提到油的牌號實際是運動黏度。
	1)動力黏度μ。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制及SI制中,動力黏度μ的單位是Pa·s(帕·秒)或用N·s/m2(?!っ?/span>/米2)表示。
	在CGS制中,口的單位為dgn·s/cm2(達因·秒/厘米2),叉稱為P(泊)。P的1%稱為cP(厘泊)。其換算關(guān)系如下
	1Pa·s=10P=l03cP
	2)運動黏度v。動力黏度μ和該液體密度Ρ之比值,稱為運動黏度。即
	v=μ/Ρ    (82)
	運動黏度μ沒有明確的物理意義。因為在其單位中只有長度和時間的量綱,所以稱為運動黏度。它是工程實際中經(jīng)常用到的物理量。
	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制及SI制中,運動黏度v的單位是m2/s(米2/秒)。
	在CGS制中,v的單位是Cm2/s(厘米2/秒),通常稱為St(沲)。1St(沲)=100cSt(厘沲)。兩種單位制的換算關(guān)系為
	im2/S=104St=106cSt
	就物理意義來說,μ并不是一個黏度的量,但工程中常用它來標志液體的黏度。例如,液壓油的牌號,就是這種油液在40℃時運動黏度v (mm2/s)的平均值,如L—AN32液壓油就是指這種液壓油在40℃時運動黏度的平均值為32mm2/s。
	3)相對黏度。相對黏度叉稱條件黏度。它是采用特定的黏度計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測出來的液體黏度。根據(jù)測量條件的不同,各國采用的相對黏度的單位也不同。如中國、德國及前蘇聯(lián)等國家采用恩氏黏度(°E),美國采用國際賽氏秒(SSU),英國采用雷氏黏度(R)等。
	恩氏黏度由恩氏黏度計測定,即將200cm3的被測液體裝入底部有Ф2.8mm小孔的恩氏黏庋計的容器中,在某一特定溫度t℃時,測定液體在自重作用下流過小t1所需的時間t和同體積的蒸餾水在20℃時流過同一小孔所需的時間t2,兩者之比值便是該液體在t℃時的恩氏黏度。恩氏黏度用符號°E表示
	°Et=t1/t2(8—3)
	一般以20℃、50℃、100℃作為測定恩氏黏度的標準溫度,由此而得來的恩氏黏度分別用°E20、°E50和°E100表示。
	恩氏黏度和運動黏度的換算關(guān)系可以查詢相關(guān)手冊或書籍。
	(3)調(diào)和油的黏度。選擇合適黏度的液壓油,對液壓系統(tǒng)的工作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有時現(xiàn)有的油液黏度不能滿足要求,可把兩種不同黏度的油液混合起來使用,稱為調(diào)和油。調(diào)和油的黏度與兩種油所占的比例有關(guān),一般可用下表的經(jīng)驗公式計算。
	系數(shù)c的數(shù)值
| 
				 
					a  | 
			
				 
					10  | 
			
				 
					20  | 
			
				 
					30  | 
			
				 
					40  | 
			
				 
					50  | 
			
				 
					60  | 
			
				 
					70  | 
			
				 
					80  | 
			
				 
					90  | 
		
| 
				 
					b  | 
			
				 
					90  | 
			
				 
					80  | 
			
				 
					70  | 
			
				 
					60  | 
			
				 
					50  | 
			
				 
					40  | 
			
				 
					30  | 
			
				 
					20  | 
			
				 
					10  | 
		
| 
				 
					c  | 
			
				 
					6.7  | 
			
				 
					13.1  | 
			
				 
					17.9  | 
			
				 
					22.1  | 
			
				 
					25.5  | 
			
				 
					27.9  | 
			
				 
					28.2  | 
			
				 
					25  | 
			
				 
					17  | 
		
	(4)黏度和溫度的關(guān)系。溫度對油液黏度影響很大,當油液溫度升高時,其黏度顯著下降。油液黏度的變化直接影響液壓系統(tǒng)的性能和泄漏量,因此希望黏度隨溫度的變化越小越好。不同的油液有不同的黏度溫度變化關(guān)系,這種關(guān)系叫做油液的黏溫特性。
	油液的黏溫特性可以用黏度指數(shù)Ⅵ來表示,VI值越大,表示油液隨溫度的變化率越小,即黏溫特性越好。一般液壓油要求VI值在90以上,而精制的液壓油及加有添加劑的液壓油,其值可大于100。幾種國產(chǎn)油液黏溫圖如圖1所示。
	
 
	液體的黏溫特性常用黏度指數(shù)VI來度量。VI表示該液體的黏度變化的程度與標準油液的黏度變化程度之比。通常在各種工作介質(zhì)的質(zhì)量標準中都給出黏度指數(shù)。黏度指數(shù)高,說明黏度隨溫度的變化小,其黏溫特性好。一般要求工作介質(zhì)的黏度指數(shù)應在90以上,優(yōu)異的在100以上。幾種常見工作介質(zhì)的黏度指數(shù)列于下表中。
	常見工作介質(zhì)的粘度指數(shù)
| 
				 
					介質(zhì)種類  | 
			
				 
					黏度指數(shù)VI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
					介質(zhì)種類  | 
			
				 
					黏度指數(shù)VI  | 
		
| 
				 
					通用液壓油L-HL  | 
			
				 
					90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
					高含水液壓油L-HFA  | 
			
				 
					130  | 
		
| 
				 
					抗磨液壓油L-HM  | 
			
				 
					95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
					油包水乳化液L-HFB  | 
			
				 
					130~170  | 
		
| 
				 
					低溫液壓油L-HV  | 
			
				 
					130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
					水-乙二醇液L-HFC  | 
			
				 
					140~170  | 
		
| 
				 
					高黏度液壓油L-HR  | 
			
				 
					160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
					磷酸酯液L-HFDR  | 
			
				 
					130~180  | 
		
	(5)黏度與壓力的關(guān)系。壓力對油液的黏度也有一定的影響。壓力越高,分子間的距離越小,因此黏度變大。不同的油液有不同的黏度壓力變化關(guān)系。這種關(guān)系叫油液的黏壓特性。
	在液壓系統(tǒng)中,若系統(tǒng)的壓力不高,壓力對黏度的影響較小,一般可以忽略不計。當壓力較高或壓力變化較大時,則壓力對黏度的影響必須考慮。
	4.其他特性
液壓油液還有其他一些物理化學性質(zhì),如抗燃性、抗氧化性、抗凝性、抗泡沫性、抗乳化性、防銹性、潤滑性、導熱性、穩(wěn)定性以及相容性(主要指對密封材料、軟管等不侵蝕、不溶脹的性質(zhì))等,這些性質(zhì)對液壓系統(tǒng)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響。對于不同品種的液壓油,這些性質(zhì)的指標是不同的,具體應用時可查油類產(chǎn)品手冊。
